首 页 > 新闻中心
2014年初冬甘洛县秋林小学助学活动

2014年初冬甘洛县秋林小学助学活动

 

2014年初冬甘洛县秋林小学助学活动

    12月6日,农历十月十五,是古老的“下元节”,此时,正值农村收获季。根据中国历法,这一天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,是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节日。这天成都淫雨霏霏,东方尚未破晓,我们却已早行。在我们的背包里,车厢内,装满了即将送达甘洛县秋林小学的物资。

    秋林小学是爱心背包帮扶较为频繁的一所学校,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,属于汉彝混居地,岭高谷深,一座座大山将它与外界相隔。和以往一样,我们携带了书本、糖果、文具、帽子围巾等物品,还给老师准备了油和大米。物资把出征的四辆越野车填塞的满满当当。

    秋林小学,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团结乡,一个叫做挖姑录村的偏远山区。那里不通公路,只有一条一旦下雨便泥泞不堪无法行车的黄泥巴土路。

(爱心背包“一对一”助学部队员驱车行进 董青青摄)

(右前方的瓦房便是秋林小学 董青青摄)

    当地主要物产是玉米,这个季节,我们开车沿着崎岖山路行进时,三米高的玉米杆儿已经铺满山头。村子里绝大部分房屋都是土坯瓦房,屋内陈设极其简陋。同样简陋的还有秋林小学,窗户没有玻璃。

(当地房屋多为这样的土坯房子 董青青摄 )

(爱心物资抵达秋林学校 )

(学生们帮忙搬运物资乐开了花 董青青 摄)

(爱心背包队友吴小彬、马阿呷、王学军、李萍、石磊在清点物资并给孩子分发礼物)

(爱心背包队员张凯以及爱心朋友清点物资)

(孩子们期待着领取文具和礼物)

(爱心背包队友李宁、张凯、王学军清点物资)

(秋林小学校长阿时木牛老师签收物品)


爱心背包“一对一”助学部分队友和秋林小学前期已受捐助的孩子以及学校老师合影


【家访资料】

(爱心背包队员穿梭于各个小家之间做家访 董青青摄)


    我们家访的这6个孩子成绩都不错,学习的欲望较强。在这座大山里,还有更多和他们一样的孩子,渴望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现状,但是家境贫寒,让他们或多或少肩负了更多压力。他们盼望和外面的世界接触,渴望有爱心照耀。

以下是几组家访的照片。为了保护孩子隐私,文中的名字都做了处理,有捐助意向的朋友可以私信我们。


①郭家(当天已被队友石磊定向帮扶)

(小女孩家的房子 李宁摄)

    小女孩和哥哥、爸爸一家三口住在土坯房内,屋内无家具,养鸡10只,养猪3头,农田3亩,全年收入2千余元。小郭的妈妈在当地以美貌闻名,后打工离家出走,临走时把家里仅有的猪也带走了,留下了年幼的两个孩子和文弱的老公。

    上图左边是爸爸在灶房里搭建的床铺,右边是小女孩的房间。而哥哥则住在阁楼上的草堆旁(下图所示)。小女孩目前在秋林小学上五年级,距离家近,但初中在较远的甘洛县上学(哥哥初一,现就读学校)需寄宿,每周五需走4-5小时,或坐摩托车花10元才能回家。

    你没有看错,这个由木条搭建的“小阁楼”是堆放柴火杂物的地方,也是小女孩哥哥的“卧室”,倚靠着墙角,不知做过多少思念妈妈的梦。

    在爱心背包队员石磊、李宁家访过程中,两兄妹谈及母亲便嚎啕大哭,看得两位队员也眼泪涟涟。在物亦昌达的今天,很难想象竟然还有这样的家庭存在,而且,不止一个。


②小木家

(天近黄昏,爱心背包队员来到小木家 董青青摄)

(爱心背包队员李萍、张凯和小木在聊天 董青青摄)

    小木一家六口人,彝族,家中有父母和两个姐姐一个哥哥。他今年只有10岁,在秋林小学读四年级。成绩优异,墙上贴了许多优秀学生的奖状。

    小木一家全年靠种玉米维持生计,有15亩山地。父母身体不好,父亲右边肺部胀气,不能做重活;母亲有眼疾和胃病。

(父亲在灶前休息 董青青摄)

(母亲在做晚饭 董青青摄)

    因为得知我们要来,小木家特意杀了一只鸡。需要说明的是,爱心背包队员做家访尽量不打扰村民,但是彝族人异常好客。婉拒不成,我们用过餐后都会付给主人几百元餐食费。


③ 王家

    小弟弟今年四岁,在秋林小学读二年级,背后是他的奖状。

    父亲患有严重内风湿关节病,已经办理二级残疾证。大哥、二哥都在初中读书,需要支付大量的车费、生活费、教辅费。家中仅靠母亲一人耕地、喂猪承担所有的支出。家庭特别困难。


④ 小培家

(小培<右边带红领巾者>的全家在房前合影 董青青摄)

    小培一家六口人,有一个妹妹。小培的爷爷患有腿病,要依靠木棍才能挪动身子,而奶奶又耳聋。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经常看病,需要花很多钱。爸爸妈妈需要照顾全家老小,所以不能出去打工挣钱,只能在农村靠种植玉米养活一家人。

(爱心背包队友做家访 董青青摄)

    坐在板凳上的男子是孩子的父亲,写满沧桑的面颊、爬满老茧的手掌很难让人相信他只有33岁。父亲穿一身旧衣裳,高大的身板有些单薄。一张瘦条脸上总是露出笑容,他说孩子一定要读书,不能像他这一辈这般苦。细心的朋友可以看到,父亲裤子膝盖部分已经磨出了一个大洞。他说这条裤子才穿了三年,由于常年劳作,两层的裤子磨损较为严重,特别是膝盖部分补了又补,没有余钱买新的,更不舍得扔。

(小培和妹妹 董青青摄)

    小培今年8岁,三年级,学习成绩很好,家里贴了她的两张奖状。问及她最大的愿望,她说她很渴望像别人的小孩一样,能够上好一点的学校,多学一些知识,长大后照顾她的家人。


⑤小欣家

(小欣一家 吴小彬摄)

    11岁的小欣今年读5年级,学习认真,品学兼优,深受老师同学喜爱。小欣一家四口,有一妹妹四岁半,还未上学。父亲在2013年成都医院做肺大泡手术,今年又做了胆结石手术,至今未恢复健康。妈妈在2011年石棉医院查出椎间盘突出,脊椎炎。

    小欣在秋林小学读书,因父母有病在身,已经用光家中积蓄。家里有土墙房屋,只有一部旧式电视机。目前家里全靠父亲种植四亩多玉米地创收。每年能收入4000至5000元。

    家境贫寒,小欣本人则更渴望能到县城去读书学习,有一个好的未来,照顾家人。


⑥ 小科家

(左边是小科 王学军摄)

    小科是一位聪明可人的女孩儿,今年11岁,在秋林小学读五年级。

    家有土墙房屋三间,无家用电器。地四亩,种植玉米,2014年收入4000元;喂养猪2头。大姐外出打工,二姐在家务农,无其他收入。彭科明学习认真,刻苦,担任班学习委员,愿意通过努力学习走出大山。


    这次助学活动由爱心背包“一对一”部门发起,共13人参与。从成都到秋林行车六七个小时,翻山数座。当你一路颠簸达到这里的时候,首先迎接你的是山里孩子纯净的笑脸。当你下了车,还来不及反应,他们就把一捧刚采摘的三叶草送到你手上,并轻声细语地说一声“谢谢你。”然后一溜烟害羞地躲到朋友身后,不时地探出头来看你的反应。

    就是这样一帮孩子,由于被大山阻隔,很少有机会走出这里,渴望知识的眼神和见到陌生人的羞涩和好奇,让你的舟车劳顿顿时消失。大山里的教育贫乏,教学设施简陋。一位在这里教授数学二十一年的袁老师,将青春都置于大山教育,可是连电脑都没用过,更不用谈数字教学。

    大凉山贫瘠的土地,连村民一年的收成都保证不了,家无长物。近些年不少家庭都选择了外出打工,所以留守儿童在这里也愈渐愈多。对于这里的孩子们来说,上中学和上大学是一种奢望,因为物质贫穷。

(孩子们每天要打四五袋子玉米)


    这是一场关于爱的守护。

    初冬的秋林小学,夜里下起了雨雪,浮云遮月。孩子们快快戴上了我们送去的围巾和帽子。“这个好看又暖和,我可以把以前的围巾还给爸爸啦,他也很冷!”漂亮的小妹妹什布戴上新围巾后冲我笑。他们可爱,懂事,独立,坚强。在放学后的每个晚上,变成小大人打玉米,做饭,喂猪,做家务。山里的夜来得特别早,和家人一起吃过晚饭后,还要做功课。

    这是一场关于爱的相约。

    这次助学活动,作为爱心辅导员志愿者的马阿呷也加入进来。这位来自盐源的彝族姑娘目前在达州读职业学校,平时和秋林小学的学生书信沟通是她主要的助学工作。刚到秋林的第一天,她就收到了近十封小孩子的回信,边看边落泪。其实,来到秋林的第二天就是彝族的春节,哥哥姐姐都回去了,阖家团圆就缺了她。“没关系,过年每年都过的,这次助学比较重要一些。”阿呷这样安慰着自己。我们围着火堆,烤着土豆给阿呷过了一个别样的春节。

    这是一场关于爱的传递。

    秋林小学孩子们都穿着干净整洁的蓝色“校服”。校长阿时木牛说,这些衣服都是他以前一个秋林小学的学生捐助过来的,现在这名学生在川大读书,前段时间还被交流到英国学习。他讲到许多走出大山的学生,眼睛都放着光,他说他很喜欢呆在这里,看着一个个孩子长大,看着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,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。正如衣服上红色的小字“让爱传递爱”,我们在做的也正是这样的事情,因为这些山村教师的坚守,每个受到关爱的孩子都懂得感恩和回报。

    爱心不会终止,接下来爱心背包还会有更多的助学活动,欢迎大家报名参与。


    PS:2014年甘洛秋林小学物资众筹已经展开,点击爱心背包淘宝链接参与:
    http://item.taobao.com/item.htm?id=42867767643

    当您拍下1元,相当于为山里孩子买了1套三角尺、直尺;
    当您拍下4元,相当于为山里孩子买了1根跳绳;
    ………
    ………
    当您拍下76元,相当于为山里孩子买了1本《新华词典》;
    这些点滴心意都是为了山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。

    爱心不分大小,谢谢您的支持!


爱心背包

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二日

Publish Date: 2015-02-02

首页 | 关于我们 | 新闻中心 | 爱心活动 | 社会捐赠 | 合作伙伴| 出版物 | 联系我们 | 管理

Copyright © 2009-2024 爱心背包志愿者活动 Caring Backpack Volunteer Activities, All Rights Reserved
Soar.Ray.Brightly, Chengdu, Sichuan, China
China 蜀ICP备13019384号-2 www.aixinbeibao.com